綠建築政策推動成果

一、前言

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已漸漸威脅到人類生活,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現成為全球嚴重關切的課題。多項國際會議與公約,都要求各國政府採取有效因應措施。尤其是104年1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已針對減碳達成了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要求各國均需分擔責任,台灣雖非締約國,但我們願共同承擔且落實減碳義務。

由於我國建築產業的能源消耗占了全國總耗能28.3%,為建立一個節能低碳、健康環保的居住環境,內政部多年來積極推動綠建築,除訂定綠建築標章評估系統外,現更於「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中提供誘因,對取得一定等級以上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之建築物給予容積獎勵,以加速都市計畫範圍內危險老舊建築物之重建,提升建築安全與國民生活品質,改善居住環境。

二、綠建築標章認證,帶動綠建築發展

我國的綠建築是於88年以台灣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為基礎,再掌握國內建築對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需求特性所訂定。現今全世界約有29套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台灣是僅次於英國、美國及加拿大之後,第4個實施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獨立發展且適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評估系統。

整個制度在設計上,包括了針對完工已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頒發的「綠建築標章」,以及規劃設計完成並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頒發的「候選綠建築證書」兩項,主要是希望藉由候選綠建築證書的評定,提供事先評估以適時調整不適當的設計,減少建築物完成後無法改修,或造成必須耗費更多費用及製造更多廢棄物等問題,是一個領先全球的設計。而取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評定的建築物,原則可保證未來大約40年的使用階段,提供使用者省電20%、省水30%、省資源且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截至106年12月底,累計取得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已有6,864案,民間業界參與率逐年上升。認證數量在國際上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多,亞洲數量第一。據內政部估計,每年約可節電16.76億度,節水 7,933萬公噸,以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4.47萬公噸。

三、綠建築的國際化

為與國際接軌並激發民間企業競相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內政部除於96年完成「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讓綠建築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給予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及鑽石級等5級的評價,以促使業界發揮創意,爭取更高等級綠建築標章之榮耀,101年更參酌美、日、英等國家綠建築評估制度,將原有一體適用的綠建築評估通用版本,擴大範圍修訂為五種版本:針對新建築物,依使用型態訂定不同的評估手冊,分為「住宿類」、「廠房類」及「基本型」等三類;針對既有舊建築物,則以其改善前後的性能比較進行評估,訂定了「舊建築改善類」;同時為使綠建築涵括範圍擴大由點到面,也訂定了「社區類」評估手冊。此五類構成了綠建築標章評估家族系統,讓台灣邁入綠建築分類評估時代。

106年,為打破國界限制,協助東南亞台商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認證,提升其綠色企業形象,爭取國際合作商機,特針對東南亞濕熱型氣候,增訂完成境外版的綠建築評估系統,成為我國綠建築家族的第六類成員,自106年7月1日起受理境外認證申請。106年7月28日,已於泰國頒發第一個境外綠建築標章認證給當地台商,讓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成功邁出國際化第一步。

四、結語

「綠建築」是具體表現人與自然融合共生的態度。為建立舒適、健康及環保的居住環境,政府推動綠建築標章認證,期由公部門帶頭示範,引領民間業界跟進,讓地球和我們的家園邁向永續發展。另鑑於環境永續發展為各國共同發展目標,透過協助東南亞台商取得綠建築標章國際認證,除可助台商增加國際市場競爭力及商機,亦象徵我國為地球環保善盡國際公民的義務與責任,以提升國家國際能見度。

 

 

資料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4f2adca-dffd-4321-97dc-4b39745e2028